淡水民間廟宇調查 : 淡水龍山寺

廟宇名稱 (含別稱) |
淡水龍山寺 |
|||
主祀神靈(含別名) |
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 |
|||
主祀神靈之 由來、屬性、神像年代和造型 |
寺內觀音佛祖是由泉州師傅泥塑,民國七十一年寺廟大整修,由匠師莊武男為佛祖脫胎,安金身,原來安作佛祖按照古法,金身內安放五寶,其中一尊小觀音菩薩在金身內被發現,今恭奉在內殿。(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官網) |
|||
配祀、同祀神靈及奉祀時間、位置
|
淡水龍山寺大殿主祀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子挾祀善才、龍女,前方兩側更有韋馱尊者、伽藍尊者護法。左邊則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右邊則奉祀註生娘娘。大殿前方供俸三寶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兩側則供奉十八尊者及山神、福德正神,龍邊九位羅漢分別為達摩尊者、献鈸尊者、目蓮尊者、慧善尊者、進香尊者、進花尊者、布袋尊者、伏龍尊者、献燈尊者再加上山神 ;虎邊九位羅漢分別為長眉尊者、鳥巢尊者、進書尊者、進葉尊者、開心尊者、梁武尊者、力風尊者、戲獅尊者、伏虎尊者、再加上福德正神。大殿龍邊外側供俸地藏王菩薩。 中門入門處穿堂供奉彌勒佛,門口內側龍邊供奉普賢菩薩一旁有九位羅漢分別為伏虎羅漢、看門羅漢、靜坐羅漢、探手羅漢、騎象羅漢、托塔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歡喜羅漢;門口內側虎邊供奉文殊菩薩一旁有九位羅漢分別為降龍羅漢、挖耳羅漢、過江羅漢、坐鹿羅漢、布袋羅漢、笑獅羅漢、沉思羅漢、舉缽羅漢、開心羅漢。(資料來源:於2018.07.14淡水龍山寺訪視紀錄。) |
|||
配祀神的由來及與主祀神的關係 |
淡水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左邊則奉祀媽祖、右邊則奉祀註生娘娘,形成「祖、婆、娘」的名號(觀音佛祖、媽祖婆、註生娘娘),它代表著移住民虔誠求佑的心願——祈求諸神賜福平安、長壽、有子、有財。(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官網) |
|||
廟宇建築形式 |
淡水龍山寺建築格局為面寬12.6米,縱深約35.4米的街屋型廟宇,配置為兩殿兩廊式,大殿為兩坡硬山式做法,面寬三開間,進深五間,屋架有十七架,金柱架為三通五瓜形式。前殿(三川殿)亦兩坡硬山式,面寬三開間,進深為三間,屋架為十架,金柱架內為二通三瓜式。過水兩廊棟架為捲棚式,通樑上施用瓜筒。1982年添增拜亭,為歇山式屋頂,屋架為七架,通樑上為二瓜一童柱,左右並以劄牽樑與過水廊連接,非常特別。(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官網) |
|||
廟宇創建及 完成年代 |
龍山寺石碑記載,咸豐八年(1858)三月,芝蘭三保滬尾街晉江、南安、惠安三邑董事黃龍安、紀朝陽、黃欽瑞、蔡垂隆、林彩貢、周雲程、吳瑞清、李德陞、蔡文顯、雷𣛮觀、紀盛遣、王寔觀等人帶頭捐款興建龍山寺,雖然已籌募不少金額,但因缺乏合適廟地,一直到洪光海、洪光城兄弟捐獻廟地後,才得以進行龍山寺興建工程。(見龍山寺記載捐地建廟的協議石碑,以及大殿石柱當年冬季的落款年月,龍山寺主要建築架構推估在咸豐八年(1858),已大致建造完成龍山寺興建) |
|||
廟宇創建原因 |
淡水龍山寺是清代台灣所興建五座龍山寺之一,分靈自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十九世紀中葉,清代咸豐年間,台灣北部陸續發生激烈械鬥,尤其咸豐三年的泉州頂廈(下)郊拼及咸豐九~十年的漳泉械鬥,規模最為龐大。而以1853年(咸豐三年)的頂廈(下)郊拼,影響最為深遠,頂郊是由泉州晉江、惠安、南安三縣(邑)移住民後裔組成,而廈(下)郊則是以泉州同安縣移住民後裔組成,因爭奪淡水河航運渡口權益而爆發激烈械鬥。 淡水晉江、惠安、南安三縣(邑)移住民雖因參與興建福佑宮已組有各自的神明會,但是仍屬各自為政。為因應族群械鬥的情勢,三邑人便在船頭行「德春行」老闆黃龍安的號召下,決定在滬尾街興建一座龍山寺做為凝聚三邑人的信仰中心。三邑後裔雖熱心捐款,但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土地興建,最後才由洪光(江)海、光城兄弟捐出祖產土地做為廟地。(資料來源:莊武男,《淡水龍山寺》,1987) |
|||
廟宇土地由來 |
龍山寺石碑記載,咸豐八年(1858)三月,芝蘭三保滬尾街晉江、南安、惠安三邑董事黃龍安、紀朝陽、黃欽瑞、蔡垂隆、林彩貢、周雲程、吳瑞清、李德陞、蔡文顯、雷𣛮觀、紀盛遣、王寔觀等人帶頭捐款興建龍山寺,雖然已籌募不少金額,但因缺乏合適廟地,一直到洪光海、洪光城兄弟捐獻廟地後,才得以進行龍山寺興建工程。三邑董事為感謝洪家兄弟的捐獻,便訂下協議 將龍山寺周遭空地及廟前廣場管理收益全交由洪家世代管理。龍山寺石碑內容即是一篇協議契約書的石刻板,特別是從當中的文書體例、行文遣詞可以進一步 瞭解十九世紀中葉清代民間契約書的形式與特色。(龍山寺龍邊出口處石碑記載) |
|||
創建廟宇人士 及族群 |
三邑人黃龍安,興建龍山寺做為凝聚三邑人的信仰中心。 三邑為(晉江、南安、惠安)合稱泉州三邑。 (資料來源:莊武男,《淡水龍山寺》,1987) |
|||
廟宇興修紀錄及大事紀 |
光緒十年(1884)章高元受命率領淮軍部隊及湘軍、台勇一同防守淡水抵禦法軍入侵,十月八日法軍登陸,遭到孫開華、章高元所率領部隊強力痛擊,不得不撤離,讓屢次受挫的清軍赢得一次光輝的勝仗,此次戰役,也讓許多將士都獲得清廷的獎勵。 章高元為感謝淡水寺廟神靈的庇佑,特別在光緒十一 年(1885)前往龍山寺捐建四丈(十三公尺)見方中庭石材捐建石碑只是一個紀錄,將章高元官階、勳賞列舉「欽命提督軍門福建臺澎掛印總鎮世襲雲騎尉年昌巴圖魯,隨堞軍功加二級紀錄二次」。見(章高元捐建石碑)。 從咸豐八年三月的立碑及大殿石柱當年冬季的落款年月,龍山寺主要建築架構在咸豐八年已大致建造完成龍山寺興建後,在清末、日本統治及光復初期都有整修,民國七十年代初期則有一次大規模的整修,雖有添加拜亭,但因建築工法依照傳統做法,保留原有風貌,而獲得古蹟專家肯定,於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十九日被審定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資料來源:莊武男,《淡水龍山寺》,1987) |
|||
廟宇地址 |
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5巷22號 |
|||
網站或 社群網站 |
https://www.淡水龍山寺.org。FB臉書,淡水龍山寺。 |
|||
廟宇電話 |
(02)2622-9140 |
負責人 |
管理人洪志誠 |
|
廟宇屬性 |
民間佛教 |
|||
管理方式 |
私人所有,家族管理 |
|||
歷任或重要管理人、主委 或董事長 |
現任淡水龍山寺管理人洪志誠 |
|||
廟宇專職 員工人數 |
1人 |
|||
廟宇相關團體、組織 |
淡水文化基金會 |
|||
廟宇服務 內容 |
點光明燈、太歲燈等,提供各種法事服務。 |
|||
主要收入來源 |
香油錢、點燈、拜斗、各種法會、捐款、販賣祭品、文創商品… |
|||
廟宇楹聯及落款 |
寺門外楹聯 門外柱聯:龍樹曾傳授衍盡西方法界,山外可踏行分末南海春光。 落款:光緒丙子年重興 武榮雷姓弟子仝叩。 中門聯:龍虎騰驤遵佛祖現身說法,山川靈異與普陀接武流芳。 落款:同治乙丑年仲冬穀旦 武榮弟子許水來敬奉。 中門柱聯:龍虎慶雲從共樂斯文踵武 ,山川環廟貌咸沾大士光榮。 落款:光緒丙子年仲夏重修 武榮弟子仝敬。 左門(龍門)門聯:龍聳奔騰現菩薩莊嚴色相 ,山羅守衛壯金剛英氣靈威。 落款:民國己巳年桐月武榮眾等敬獻 李銅池拜撰洪開源敬書。 右門(虎門)門聯:龍脈遙通著蹟海濱渾南光,山究環拱舉頭天外象萬干。 落款:光緒二年瓜月重修 軍功職員翁種玉敬奉。 外殿柱聯(順序由中門至大殿算起) 第一對柱聯(圓型柱聯):龍渡瀛東法雨長滋宗南海 ,山羅淡北慈雲遠布接西天。 第二對柱聯(八角柱相對聯):龍起大屯淡江無異於南海 ,山名觀音滬地恍然是西天。 同上柱,第二對柱(八角柱面向大殿對聯):龍體乎乾三男皆稱大士,山象諸艮二女相觀曰觀音。 落款:同治乙丑仲冬穀旦 晉邑弟子王盛泰號獻。 穿廊柱聯(順序由中門至大殿算起) 第一對柱聯:世事難瞞觀世眼,來身應有如來心。 第二對柱聯:龍渡滄海勝蹟原通普陀遠 ,山環丈室慈雲好被瀛東深。 落款:咸豐戊午年吉旦晉邑弟子吳大擇等仝立。 第三對柱聯:龍虎曾降伏佛法無邊廣大 ,山峰恰羅列梵宮有美高華。 落款:咸豐戊午年梅月吉旦晉邑洛溪弟子吳得那敬立。 第四對柱聯:龍馬精神法雨慈雲行施普 ,山川流峙婆心法力煦嫗深。 落款:咸豐戊午年四月吉立祥江弟子蔡重隆敬叩。 大殿前香爐柱聯 香爐外側柱聯:龍瑞象天觀自空門開覺路佛光長照耀,山靈勝地音傳塵世挽頹風聖德永慈悲。 落款:螺陽公會弟子一仝獻籟莊書樓施勝隆敬撰並書。 香爐內側柱聯:龍現祥雲大士西臨東土但願眾生得渡,山含靈氣中原北望南天惟求萬劫皆空。 落款:板橋江俊夫敬撰並書。 大殿楹聯 大殿邊牆外柱對聯:南海非遙轉念慈航得度,西方自在遐觀法界皆春。 大殿邊牆內柱對聯:觀自有音救苦尋聲開覺路,佛皆稱祖化聲隨處保後生。 落款:武榮弟子吳長原號敬立。 大殿中柱外側對聯(面外):秀抱屯峰雲起龍山開法界,靈通南海濤迴魚滬響潮音。 落款:光緒五年仲冬吉旦 晉水職員何國祥敬獻。 同上柱,大殿中柱外側對聯(相對聯):龍師施法雨英靈興國顯佛力,山峙仰慈雲神恩佑眾見婆心。 落款:晉水錦江弟子紀福陽敬叩。 大殿中柱對聯:龍降虎伏距普陀大士彌真大力,山峙水流環滬美慈心遍布慈雲。 落款:咸豐戊午年吉旦 祥芝弟子蔡陳順敬叩。 大殿中柱內側對聯:龍發大屯大慈大悲稱大士,山像觀音觀天觀地亦觀人。 落款:咸豐戊午年冬月穀旦 稻江弟子蔡貞教叩。 觀音殿前柱:龍聽經音滋法雨,山環佛閣藹慈雲。 觀音殿楹聯:龍象力無邊薄海蒙庥能使芸生獲福,山川靈所聚諸天現頓開蓮界莊嚴。
(資料來源:於2018.07.14筆者在淡水龍山寺的訪視紀錄。) |
|||
全年或例行性重要祭祀活動的時間及內容 |
日期皆農曆 12/30,除夕,新春祈福法會。 1/1,新春,新春祈福法會。 1/2,新春,新春祈福法會。 1/3,新春,新春祈福法會。 1/15,上元節,燃燈法會。 2/19,觀音聖誕,觀音聖誕禮斗法會。 2/20,觀音聖誕,觀音聖誕禮斗法會。 2/21,觀音聖誕,觀音聖誕禮斗法會。 2/21,春季超薦,演淨引魂。 2/22,春季超薦,春季清明超薦法會。 4/8,浴佛節,浴佛法會。 6/6,開天門,禮懺祈福法會。 6/19,觀音得道日,觀音祈福消災法會。 7月,盂蘭盆地藏法會,演淨引魂。 7月,盂蘭盆地藏法會,地藏經、盂蘭盆經。 9/19,觀音出家日,觀音祈福消災法會。 12/8,佛陀成道日,祈福法會。 每月初一、十五早上八點至十二點,禮佛拜懺共修。
(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提供年度行事曆。) |
|||
廟宇的慈善、文教等活動 |
定期募款,辦理冬令救濟活動。
(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官網) |
|||
信眾分佈範圍 |
舊淡水人為主 |
|||
分香廟宇 |
無 |
|||
對於信眾及附近居民的採訪 |
參拜信眾 |
|||
與其他廟宇 關係 |
台灣地區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府城龍山寺,鳳山龍山寺,淡水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 安海龍山寺,初名天竺寺,或普現殿、觀音亭。 約在隋開皇五年(585)印度僧人一粒沙始創,以奉祀千手千眼觀音寶像為主,歷代迭次都有增修。 因廟位處於晉江安海鎮型厝村北的龍山山麓,主殿形似「龍穴」,大家便以龍山寺來命名。而它山門內華表「天竺鐘梵」,於每日清晨、黃昏,龍山寺循例敲鐘一百零八下,鐘聲朗朗,為安海八景之一。 十七世紀清朝順治、康熙年代為對抗明鄭部隊,福建沿海實施遷界封海,龍山寺為少數未被拆遷的寺廟,因安海為主要航運渡口,三縣民眾渡海來台,往往在此祈禱,平安抵台,順利發展後,醵資興建大廟,便溯源以安海龍山寺為祖廟,分靈奉祀。 (資料來源:淡水龍山寺官網) |
|||
廟宇神異傳說故事或神明顯靈事跡 |
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因觀音菩薩佛力護持,法軍砲彈沒有傷害到街市民眾,劉銘傳上奏賜御匾。(資料來源:1910年代淡水公學校校長對龍山寺調查的報告書,詳見本表下方) 在王鏡玲《分別為聖:長老教會.普渡.通靈現象》中也有提及,在作者參加初一、十五拜懺時,也曾聽到六十多歲的婦女在聊天時提到,日治時期她的阿 嬤小時候有一次和幾個小孩在龍山寺玩耍,被一名白衣婦人趕走後,馬上發生大地震,才發現觀音佛祖顯靈。但這些在地過往的顯靈傳說,在現代社會已經從廟口的口耳相傳,轉變成在媒體與網路的媒介上流傳。王鏡玲,《分別為聖:長老教會.普渡.通靈現象》,前衛出版,2016。P94 |
|||
相關研究論著 |
(依姓名筆畫順序) 王鏡玲,〈「肉身空間」的顯現—淡水龍山寺普渡祭儀初探〉,輔仁宗教研究 ; 26期 (2013 / 03 / 01) , P25 - 61。 中國工商專科學校,《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1989)。 周宗賢《臺北縣文化資產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5)。 莊武男,《淡水龍山寺》,1987。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劉淑音主持,《淡水龍山寺傳統建築裝飾藝術調查研究計畫》,台北:台灣藝大,2011。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謝德錫編著,《淡水龍山寺》,台北:淡水文化基金會,2007,頁32-37。 |
|||
網路資料及資源 |
《臺北縣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http://www.newtaipeiheritage.tw/Uploads/Item/a47a4cd6-1d89-4578-9020-c55205f1c88e.pdf |
|||
重要廟宇相片及說明 |
日本統治中期,為徹底了解台灣地區各地的社寺廟宇,特別命令各地的公學校長,透過實地訪查,紀錄著名廟宇一些相關資料,訪查項目有: 所在:指當時寺廟位置。 本尊:奉祀主神。 緣起:寺廟創立經過。 廟宇:主要分為二項。信眾教育程度,管理團體。 財產:管理團體資產狀況。 皈依住民:信徒人數。 祭祀方法:每年主要祭祀日期。 附說:相關神異傳奇。
1910年代淡水公學校校長對龍山寺調查的報告書(資料來源:莊武男,《淡水龍山寺》,1987)
依淡水公學校校長在1910年代所做的調查,淡水龍山寺狀況如下: 所在:淡水新厝街51番户。 本尊:觀音佛祖。 緣起:約1850年代,黃良安(龍安)號召,晉江、惠安、南安三縣人興建,咸豐九年(1859)曾發生地震倒塌。 廟宇:為晉江(晉水)、南安(武榮)、惠安(螺陽)三縣移住民後裔所信仰。當年晉江神明會吳輔卿、吳學振,南安神明會雷俊臣、許南山、洪成敷,惠安神明會郭金瓜、郭水源。 財產:晉江神明會,公館一間店舖。南安神明會,基本金。惠安神明會,東興街一間店舖。 皈依住民:晉江、南安、惠安三縣後裔約一百戶、一千人。 祭祀方法:依觀音菩薩佛誕、得道、出家紀念日,由三縣分別代表主祭,二月十九日佛誕(晉江),六月十九日得道日(南安),九月十九日出家日(惠安)。而在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共同舉行普渡。 附說:光緒十年(1884)清法戰爭,因觀音菩薩佛力護持,法國砲彈沒有傷害到街市民眾,劉銘傳上奏賜御匾。 |
|||
本表主要採訪對象及 參考資料 |
拜拜信眾 莊武男,《淡水龍山寺》,2007。 |
|||
調查人員 |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生 杜泳樂 |
調查日期 |
107年 8月 |
|
備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