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基督宗教介紹:淡水基督長老教會國語禮拜堂
教會名稱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國語教會 |
|||||||
教堂建築相關 |
教堂建築形式、材料及風格 |
七層住宅公寓教堂於頂樓,大樓外牆為仿古二丁掛紅色面磚,公寓大門教會招牌,低調簡潔有力。外觀為連棟中古屋,結構上有磚造、加強磚造、鋼筋混凝土傳統工法,建物雖老舊,但結構安全屹立不搖,此外老屋的公設比通常在10%以內,比起30~35%的新成屋低很多,因此可使用的空間比例自然提高,在社區環境的維護上,老屋不像新成屋有專人管理,一般容易髒亂,但在此環境保持良好,井然有序,看的出附近居民有良善的維護,還有著它那獨有的氣息與韻味,「老厝邊」樸素,單純,充滿濃濃的人情味,其中的學問和裡面隱藏的故事,也都有耐人尋味的價值與意義。 教堂於頂樓象徵光明,陽光普照空採光良好空氣又清新,清新氣爽視野遼闊使人心廣神怡,沐浴陽光下就像是感受浩蕩神恩。教堂內裝整體不大,走一圈不需五分鐘就可以出來,外觀完全無法跟國外華麗的教堂比較,內部雖小但五臟俱全,色彩單調,質樸實在而不浮華,各項設施規模,足以發展教會所應負傳道、教育、服務之使命,簡單、明白、虔誠的內部裝飾,神愛世人不需要太多的裝飾,它本來就這麼簡單,這就是基督徒的風格。 《撒迦利亞書 4:6》 4:6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
||||||
教會的面積、空間及會堂配置 |
教會的面積:二百餘坪(7F加頂樓可使用共320坪) 空間及會堂配置: 樸實、堅定信仰的十字架於會堂前方中心位置象徵大愛,以主耶穌基督的心為中心呈現最真實、簡明、單純的精神表現「真、簡、單信念」並建立美好信仰,簡潔有力的空間配置,藉由精心設計的窗口安排,讓教堂在有限的室內空間仍有充足的光線照射,營造出精神寬敞與神聖感。 主要空間配置基本組成為:主教堂、副堂(大教室、詩班練唱室)、主日學教室(兼培靈會)、會議室(兼接待室)、辦公室、財務室、駐堂牧師宿舍、講員休息室、廚房、食堂。 教堂的建立首要是教會堅定信仰組成,它包括基督教的教義、信仰原則、神學思想和教會管理等模式,是順應文化歷史、時代背景、環境的需求,接受歷史體制、時代變化、人文文化因素影響,但它的信仰核心聖潔無染的價值不變,而教堂空間設計理念建立在「堅持以聖經真理、基本教義為主要指導」的基礎之上,各項聚會實踐所需的功能展開教堂空間設計,強調教堂崇拜講道、聽道功能,併兼顧教會的社會參與、公益服務等功能。 《以弗所書》 1:22又將萬有服在他的腳下,使他為教會作萬有之首。 1: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教會的根本含義不是指一座教堂的建築,而是指”人”,根據聖經,教會是耶穌的肢體,所有那些信靠耶穌基督得救恩的人。 |
|||||||
教會最初創建及完成年代 |
於1966年,向台北縣淡水鎮公所租用中正路18巷前址建立教堂,次年1967年7月15日落成。 |
|||||||
現今教會建築及完成年代 |
教會建築: 七層住宅公寓教堂於頂樓。 完成年代:於1987年購建今址,1989年落成。 |
|||||||
最初創建教會主要人士 |
主後1955年間,自大陸來台旅居淡水信徒,經美南差會花翹奇宣教師協助,並承蒙淡水教會慨允相助。 1971年(民國60)10月,國語禮拜堂向臺北中會申請監選牧師,並於10月23日封立劉寶全牧師為第一任牧師。 |
|||||||
教會原址、現址及古地名 |
教會原址:於1966年,向台北縣淡水鎮公所租用中正路18巷前 址建立教堂,次年7月15日落成。經歷二十年日積月累辛苦耕耘,大立推廣宣教傳福音,因此信徒人數不斷增加,空間不敷使用,又建築物老舊,蒙上帝恩德,見其地方發展急速,牧靈之需求,教會諸長執信徒同感建新教堂天命,於1987年購建今址,歷經大家一起努力完成教堂二百餘坪。 現 址: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23號7樓。 古 地 名:台北縣淡水鎮公所(現為:新北市淡水區公所) |
|||||||
教會沿革及大事紀 |
淡水國語禮拜堂與淡水教會有相當之淵源,從二次大戰結束之後,臺灣又迎接另一個新的時代,當時淡水教會以多次遊學大陸之汪牧師娘和杜添盛先生為師資,開設漢文班,進行北京話教學。1947年(民國35),教會將禮拜堂樓下租給中國海軍第一測量隊,開始了淡水教會與外省人首次的長期接觸與傳教。1960年(民國49),淡水教會是當時淡水地區規模最大的教會,自然來了不少的外省信徒,淡水教會為了顧及語言上的需求,主日禮拜就請人來翻譯國語。日後因為外省信徒日漸增多,淡水教會便於1960年(民國49)6月1日開設國語禮拜部,專司國語禮拜之事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國語禮拜部基礎已穩固,淡水教會與國語禮拜部皆認為有獨立發展之必要,於是另覓建堂地點。 1967年(民國56)7月15日「淡水國語禮拜堂」落成啟用,但尚未成為獨立堂會。國語禮拜堂與淡水教會相處的約18年之間,雙方禮拜與活動分開,但許多事務都是互相支援,彼此相處融洽。1971年(民國60)10月,國語禮拜堂向臺北中會申請監選牧師,並於10月23日封立劉寶全牧師為第一任牧師,國語禮拜堂也進入了聘牧時代。1983年(民國72)因為道路拓寬與教堂老舊,國語禮拜堂暫時借用淡江中學之女生禮拜堂進行主日禮拜,但是因為在淡江中學禮拜時期過長,信徒失去歸屬感,聚會人數流失,各項事工也明顯退步。1989年(民國78)年底位於新民街之新禮拜堂落成,並於隔年12月30日下午3點舉行「設教三十五暨新教堂奉獻感恩禮拜」,國語禮拜堂又進入了另一嶄新局面。 主要活動為主日禮拜、各項團契、主日學教育以及家庭小組等等,另外淡水國語禮拜堂運動風氣十分興盛,田徑、網球、桌球等都是該教會之強項,在長老教會各層級之運動會上皆頗有佳績。 (參見https://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長老教會淡水國語禮拜堂-淡水維基館/2020年5月6日)。 |
|||||||
教會網站或社群網頁 |
||||||||
教會電話、Email |
教會電話:02-26211792,02-26228903 教會傳真:02-26235376 E m a i l:tkc.man@msa.hinet.net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新民街23號 7樓 |
現任牧師 |
傳道師代號: 80182 黃雅慧牧師 傳道師代號: 82031 |
|||||
教會人事及管理 |
教會管理方式(財團法人、小會、執事會) |
財團法人: 財團法人台灣省台北縣淡水鎮基督教長老會淡水國語禮拜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國語禮拜堂教會組織: 一、小會 議長:蕭聰穎 書記:張德明 長老:蔡維新、王榮主、戴秋芸、張德明、李怡璇 二、長執會 議長:蕭聰穎 書記:周文明 長老:五位長老(同上) 執事:曾逸民、陳俊成、周文明、沈金陵、蔡茂其、李煥金 楊慰慈(會計)、劉建政(出納) 三、主日學校 教育部長:蔡維新 行政同工:沈金陵、周文明 成人主日老師:蕭聰穎、李怡璇、周文明 主日學校長:戴秋芸 副校長:沈金陵 會計:葉敏茜 教學組主任:林烏綢 行政組主任:胡穗卿 活動組主任:黃素真 週報編輯:張雅婷、林烏綢 (參見tmpc.haleluya.com.tw/16/淡水國語禮拜堂首頁-教會事工/2020年5月6日) |
||||||
歷任牧師 |
歷任傳教者: 王明山、台雅各、盧美村、愈永基、劉 錕、 劉寶全、楊建威、黃奉銘 (兼 任)、鄭青萍 現任傳教者: 蕭聰穎 |
|||||||
教會職工人數及工作 |
教師: 教 唱:王裕玉(長)、吳琪玉、李法蓮 司 琴:樊晨笛、洪若涵、戴以禮、陳舒慧 幼稚班:胡穗卿(長)、曾韻帆 初小班:謝佳惠(長)、葉敏茜、張馨文 中小班:黃素真(長)、樊晨笛 高小班:林烏綢(長)、張馨元 少年英文讀經A班:戴日修(長)、向亞倫 少年英文讀經B班:許筱梅(長)、項萃苓 社區家長義工成長班負責人:黃素真 (生命)教育教學推動負責人:陳瑞貞 小太陽學童關懷計畫負責人:張 康 小太陽生活營-主任:張 康 同工:黃素真、王裕玉、廖素蕙、陳瑞貞、 江淑慎、朱秋香、 鍾曉婷、曾韻帆 小太陽週末營-主任:蔡維新 同工:陳瑞貞、曾逸民及青年團契 小太陽體驗營-主任:蔡茂其 同工:黃素真、洪寶貝及少年團契 (參見tmpc.haleluya.com.tw/16/淡水國語禮拜堂首頁-教會事工/2020年5月6日) (同工:是基督教、基督徒彼此相稱一同為一個群體服務的夥伴) |
|||||||
信徒總人數 |
(男 / 女) 陪餐會員 :163﹙68 / 95﹚ 未陪餐會員: 59﹙31 / 28﹚ 不在會員 :138﹙60 / 78﹚ 慕道友 : 0﹙ 0 / 0﹚ (2019年度資料) 名詞解釋 法規: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行政法 內容: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會員,因為牽涉到本宗神學上信仰告白能力的要件,及在教會行政上行使會員權利的規範,因此分有陪餐、未陪餐以及年齡要件的不同考量。 第 11 條 會員分為陪餐會員及未陪餐會員。 第 12 條 陪餐會員,須具備下列資格: 一.經小會審查信仰及品行,並告白信仰者。 二.受洗領聖餐者。 第 13 條 未陪餐會員,係幼時根據父母之信仰受洗但尚未領受堅信禮者。 第 14 條 會員子女幼時受洗,在成長後欲領聖餐者,須依本法第12條第一款規定領受堅信禮。 第 15 條 一年以上未參加所屬教會主日禮拜者,經小會決議後列為不在會員,不計算為現有會員數。 (慕道友:華人天主教會亦稱慕道者,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渴慕正道的朋友」,一般指羨慕或尋求信仰或對某種宗教感興趣或認同的人,但尚未正式接受該信仰。基督徒視慕道友為朋友,故又被稱為「福音朋友」) |
|||||||
信徒結構 |
職業:教師占多數(約40名),另外有醫生等各行業 教育:多為大學以上 |
|||||||
聚會人數(含華語、台語及外國語) |
華語 - 禮拜天 上午 10:00 (聚會110人) (2019年度資料) |
|||||||
教會組織架構(各團契與管理架構) |
長執會事工部 1.傳道部: 李怡璇(長)、曾逸民、李煥金 籌備傳道、培靈、佈道事工、教會禮拜、家庭聚會、探訪、教勢統計等。 2.教育部: 蔡維新(長)、戴秋芸、周文明、沈金陵 籌劃全員教育事工、使各事工部各項活動互相契合、發揮傳道功能等。 3.總務部: 王榮主(長)、楊慰慈、劉建政 4.修繕同工:曾逸民、田志忠、葉錫岳、李煥金、蔣正置 孫光惠、樊益霖、陳志昇 籌劃會內一切財務帳簿、預決算、鼓勵奉獻、計劃事業、管理財產、修繕等。 4.服務部: 張德明(長)、陳俊成、蔡茂其 會友關懷服務:張文松 陳瑞貞 黃素真 向亞倫 金佩瑗 張德明 負責教會婚、喪、喜慶、會內交誼、教會之愛餐、清潔事工、年老信徒之接送、聯絡外出會友、提供社區服務的各項活動之設計與邀約的工作等。 (參見tmpc.haleluya.com.tw/16/淡水國語禮拜堂首頁-教會事工/2020年5月6日) (共融或團契:(希臘語:κοινωνία,源於字根ξύν,舊約 Lev6:2 בתשׂומת (字根שׂים)七十士譯本譯作此字。英語:fellowship或communion),即夥伴關係,源自《聖經》的「相交」一詞,意思為相互交往、分享和建立關係,是指上帝與人之間的和基督徒之間的兩種親密關係。團契現在常用作基督教、特別是新教特定聚會的名稱。) |
|||||||
教會附屬或相關團體、組織(如幼兒園、安養院、咖啡座…) |
1992年~2002年有育嬰中心、安親班,因政府幼兒政策更新法律變化,故不再設立。現今以關懷工事、靈性居家照顧、安養關心。 |
|||||||
教會重要資產(不動產、古蹟、文件) |
教會不動產:住宅公寓七樓及頂樓教堂 教會重要資產:謙和善良 《馬太福音》 6:19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6:20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6:21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
|||||||
教會主要收入來源 |
基金來源: (參見tmpc.haleluya.com.tw/16/淡水國語禮拜堂首頁-教會事工/2020年5月6日) |
|||||||
每週重要聚會 |
松年團契 - 每週二 下午 03:30 (聚會28人) |
|||||||
教會全年主要活動及其時間、內容 |
主要活動為主日禮拜、各項團契、主日學教育以及家庭小組等等,另外淡水國語禮拜堂運動風氣十分興盛,田徑、網球、桌球等都是該教會之強項,在長老教會各層級之運動會上皆頗有佳績 |
|||||||
對外關係 |
該教會所處的社區特色與所處社區的關係 |
宗旨:為發揚耶穌愛鄰舍如自己的誡命,成為神的好管家來關顧受苦的肢體,發揮肢體相互幫補的聖訓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國語禮拜堂 愛心基金急難救助實施辦法 救助範圍: 1.本堂會會友。 2.本區慕道友。 救助原則:救急不救窮,救助生活不救助事業。 1.意外事故(含死亡、疾病、傷殘)。 2.長期失業生活無著者。 3.因家境清寒面臨失學者。 申請辦法:由關懷之家家長或小會員提出申請再由小會審核。 救助方式: 1.意外事故之救助以一次為限;二千元之內由牧師逕核,五千元之內由長執會服務部酌情救助。 2.每提出之個案救助以三至六月為期,補助之額度由小會核定之。 |
||||||
該教會有哪些特殊宣教作為 |
教會宣教:社區宣教、國小生命品格教育、網球、桌球運動 傳福音是基督教神聖的任務: 《哥林多前書》 9:16 我沒有理由為著傳福音而誇口;我不過是奉命去傳的。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 9:17 如果我傳福音是出於自願,我就可以獲得報酬;但是,上帝既然把這任務交給我,我就認為這是一種責任。 教會宣教作為: 1.宣揚福音: 就是為福音做見證領人歸主,在耶穌基督理經驗上帝主權的 實現。 2.培養上帝兒女: 透過教育及牧會關顧,賦能力予上帝兒女,使之忠實敬拜和 見證。 3.愛心服事: 以愛心和憐憫來服事所有的人,如同服事耶穌基督。 4.社會改造:將上帝國的價值觀落實在地上,奮力抵抗不公義的結構,並為心靈更新而工作。 5.關懷受造界:參與上帝持續的創造,回復人與環境合宜的關係 ,維護受造界的整全,成為這世界負責的管家。 6.福音與文化:文化是上帝賜給人類的創造力,母語是文化的根 本,教會當尊重且善用多元文化,讓人認識、歸信主上帝。 |
|||||||
教會相片及說明
|
|
|
||||||
七層住宅公寓教堂於頂樓,外牆為仿古二丁掛紅色面磚 |
教堂於頂樓陽光普照空採光良好,象徵光明 |
|||||||
|
|
|||||||
「老厝邊」樸素,單純,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
公寓大門教會招牌,低調簡潔有力 |
|||||||
|
|
|||||||
教堂圖畫-淡水地區依山傍水,地靈人傑 |
十字架於會堂前方中心位置象徵大愛 |
|||||||
|
|
|||||||
室內空間仍有充足的光線照射,營造精神寬敞與神聖感 |
教堂內裝色彩單調,質樸實在而不浮華 |
|||||||
教會出版品 |
教會週報、50週年CD |
|||||||
教會相關研究論著 |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高順興撰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論文 2004年6月發表《教會增長個案研討:以台北中會淡水國語禮拜堂為例》。 |
|||||||
教會文史研究網路資源 |
https://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
|||||||
調查主要採訪對象 |
||||||||
調查主要參考資料 |
||||||||
調查人員 |
孫明源 |
調查日期 |
2020年5月24日 |
|||||
備註或附錄 |
資料來源: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資料查詢-教會機構查詢網站 |
|||||||
心得感想 |
首先說明我並不是基督徒,我的信仰來自於先祖傳統、來自於媽媽教誨,敬天地、禮神明,品德修養心存善念,我以虔誠的心不敢忘本,陪著媽媽到廟裡拜拜就是我的孝道,我始終認為人類因為有信仰而謙卑,有信念而光明,世界上偉大的宗教之所以神聖,無不以「道德仁義、謙恭有禮」為宗旨,因此族群、國家、宗教應互相尊重,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因緣際會我開始讀《聖經》感受主耶穌的仁慈、偉大,祂被冤枉、嘲笑、藐視、鞭打、折磨,最後還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世人流著血、救贖我們,也從不抱怨,始終秉持著恩慈仁愛~祂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馬太福音16:16》。 感謝長老教會淡水國語禮拜堂接受我的參訪,不因為我不同信仰而不理會,反而更加熱情的接待,使我感受濃濃的人情味,待人和善,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這就是基督徒,對於人生的價值觀,思索宇宙天地運行之道,都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激盪著,我發現教會裡面的教友有著堅定的信念,相信神的存在,也非常敬愛神,從主日禮拜讀經敬拜祈禱文:「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讓我人生中有酸甜有苦辣,為我增添生命色彩。在磨難中祢與我同在,在生命幽谷中祢與我同行,在苦難中,我更經歷祢真實的存在。祢是創造之主,我到哪裡去躲避祢呢?無論天涯海角,祢都守護著我,祢那不離不棄的愛使我心得救贖。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可以強烈感受的到神給教友們精神的力量,一路扶持使人成長茁壯,教友們也覺得加入教會後是有所改變的。
跟大家信仰一樣,雖然我有我所信仰,但想說的是今天在這個環境中是沒有任何負面的感受,不會感受到任何不好的情緒, 這裡是個充滿友善美好的空間。 最後特別感謝淡水國語禮拜堂蕭聰穎牧師親切熱忱的介紹及接待,受益良多。 《羅馬書》 13:8千萬不要負債!只有彼此相愛是你們該負的債。那愛別人的,就是成全了法律。 《彌迦書》 6:8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