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淡江教會基本資料表

壹、前言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基督教的發展歷史始於17世紀中期的荷西治台之時,當19世紀中期起方有全面性的發展,在時至現今的21世紀這將近四百年的發展中,台灣歷經諸多政體的統治,而在改朝換代之時在臺灣設有教會的基督教各教派雖有受到政府的打壓,導致發展的路途上起起伏伏,但基督教的三大宗派仍努力的傳遞福音、在地化。

而基督教三大宗派即是: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但在臺灣「基督教」一詞常代表新教,因為新教由於積極宣教、教會在地化的關係,是三大宗派中在臺信仰人口最多的。

另外,在台灣的信仰人口中基督教雖只佔3.9%,約100萬,比例上雖遠少於道教、佛教等傳統宗教,但信徒在商界、政界等社會中堅及公眾人物階層的比例稍高,使基督教在臺灣社會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貳、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

時至今日,現代社會隨著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下,世界各地的網際網 路彼此相互連結,不同國家的國民就算地處相隔遙遠,彼此的資訊仍 能彼此互通有無,使得現代人「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而許多 新穎的電子數位科技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推陳出新,如:虛擬偶像、 無線充電、虛擬實境…等等,故現代已開發國家的社會型態也以「E世 代社會」一詞另稱之。

「所謂 e 世代一詞,是泛指一個多數社會成員,均能充分運用電 子數位科技的時代,諸如電子信箱、電子商務、網際網路、虛擬主播、 虛擬實境及股市電子交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輔仁大學, 2008)

但是隨著現代人大量地使用各類數位產物,導致資訊產品不斷的 改朝換代,許多問題也隨之誕生,如:有許多大專院校開始發展e 化教學,學生不必在教室內上課,只要於規定時間內上線透過電腦 網路可以進行遠距教學即可;電子產品的快速汰換,導致的大量的 電子零件造成環境汙染。

另外,基於現今社會大量電子產品、商務的蓬勃發展,一些宗 教團體的觀念也因此逐步轉變,教會的部分事務由紙本轉向資訊化, 如淡江教會、IM行動教會。

 

參、淡江教會介紹

恰逢課程所需,要撰寫一份教會訪問報告,故在訪問、請教淡 江教會的陳易佐傳道,從訪談中我了解到:因黃牧師一開始是在好 消息電視台服務,所以對於教會所要扮演的角色定位,是偏向傳教 與宣揚基督教的教義、福音,故淡江教會於2001年9月底於淡水老街 成立之時,教會的概念並非讓人來認識基督教,而是要把基督教介 紹給一般社會大眾,所以在崇拜、禮拜的過程中,是以攝影機直播; 甚至音樂、樂器的使用以及禮拜的風格也都是比較偏向現代式的, 因是為了讓現代人來認識基督教的角度來進行設計、發想的。

故淡江教會成立至今,教會的牧師及事工為配合教會的創會理 念,在教會的日常活動中,他們採用數位化的方式來記錄教會的各 類活動事宜,如日常講道影像直播。

 

一、淡江教會簡歷、教會理念 教會理念:

以宣揚基督教的教義、福音為主

教會所在地:

  • 過去 2001年9月底於淡水老街(中正路57號2樓)
  •  現在 2005年9月因信徒人數增長,搬遷至學府路36號(鄞山寺文化大樓)
  • 未來 新北市淡水區淡海段208地號,靠近新市鎮崁頂五路 (教會重要資產:新堂)

教會制度:淡江教會教會沒有選舉長老的概念,長老是由創會牧師所任命,教會的傳道在牧師的帶領下,有可 能會被按立成為牧師(長老),此制度類似門徒制。

長老牧師 :黃國倫牧師(創會牧師)、莊育銘牧師(第二位)、松慕強牧師(第三位)

聯絡方式:

Tel:(02) 2626-7454 Fax:(02) 2626-7180 客服信箱:tkc@church.com.tw

(週二至週六 09:00-18:00 週日 09:00-15:30 )

教會網頁網址:http://www.church.com.tw/

教會社群網頁https://www.facebook.com/tkcfamily/ 

 

二、淡江教會現址建築概要

現堂位於郢山寺的文化大樓的1、3、4樓,該大樓建築材料為 RC鋼骨、鋼筋、水泥,建築風格偏向一般大樓,

最初目的為香客大樓,但因郢山寺為宗祠,所以香火較一般寺廟稀少,可說 是處於荒廢的狀態,之後由黃國倫牧師所承租。

該建築共有七層樓:

  • 1樓:淡江教會的大廳、雅歌會館出入口,對外咖啡廳
  • 2樓:實康復健中心 (為淡水地區的重要復健診所之一),院 長為淡江教會會員
  • 3樓:兒童青年特區
  • 4樓:教會辦公室
  • 5~7樓:雅歌會館為黃國倫牧師所領導的所羅門集團所經營, 為供貴賓或外地遊客住宿。
  •  

三、鄞山寺介紹

鄞(音同銀)山寺也稱為「汀州會館」,由汀州府人張鳴岡等於1822年捐建,位置上為坐東朝西,後為大屯 山,前朝淡水河口,建成至今有一百八十多年,1858年修,1873年再修,大體上完整保存道光初年原貌,廟 中供奉「定光古佛」軟身神像,位於淡水鄧公里鄧公路15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指定為國定第二級古蹟 寺廟。廟址所在之鄧公路,乃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以致所在地名成為「 鄧公里」、路名成為「鄧公路」。

鄞山寺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式建築,前殿開三門,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寺中的棟樑、屋架結構簡明大 方,而棟架間的裝飾雕工精巧、取材特別,如「定光佛除蛟患」的斗座、鰲魚身形,飛鳳姿態的插角等,另 外殿前的龍柱石雕、山牆泥塑和屋頂上的剪黏裝飾,各個生動別緻樣式多變,處處可見當年匠師的巧思。

據汀州府志記載,定光古佛俗家姓鄭名自嚴,唐末宋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11歲就精通佛法,17歲到 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收猛虎、巨蟒。相傳在他逝世多年後,汀州城遭賊寇圍攻,他顯靈退敵,於是朝 廷賜匾,將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鄞山寺之信徒為閩西 客家移民,因此兼當淡水汀州會館,當地人又稱之為「鄧公廟」(閩南語音近「定光廟」)。

  • 註1:台灣目前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一是淡水鄞山寺,另為位於彰化定光庵。
  • 註2:軟身神像是一種裝置有關節、四肢可活動的神像,通常為木雕。

 

四、教會現址各樓層介紹(各樓層詳細使用情形)

1樓

  • 大堂(會堂):大堂約有300~400個座位,平常多為年長者活動場所以及社區活動地點,現亦為淡水地區鄧公里的長照據點,除此之外還有十多項的社區服務,這也與淡江教會的定位(積極對外)非常有關。大堂與副堂(禱告殿)為主要使用場所
  • 101~103為教室
  • 咖啡廳(交誼廳)在電梯前的區域

3樓

  • 3樓為小太陽(國小生)、中太陽(國中生)、大太陽(高中職生)教室,但後兩者人數較少,故多以小太陽為主。
  • 小太陽(國小課輔):因家長太忙、單親、經濟弱勢等因素的國小童童,下課後接至教會進行輔導,類似安親班,將近10年,最初是從教會同工的小孩開始,現在一天有將近100位學童來。
  • 周日為兒童主日學的活動場地。

4樓

  • 辦公室:教會行政辦公室
  • 展演廳(卓越廳):為教會的小書堂。
  • 401~408:其一為行政用途,其餘為小房間與琴房,現多用於進行SOZO(希臘文-內在醫治)的工作。

 

五、淡江教會風格

教會運作風格是偏向於現代式,主要是與黃國倫 牧師的教會背景有關,創會長老們一開始是在好消息 電視台(GOOD-TV)服務,所以對於教會所要扮演的角色 定位,是偏向傳教與宣揚基督教的教義、福音。

因此淡江教會的宗旨並非是讓人來認識基督教, 而是要把基督教介紹給一般社會大眾,所以在崇拜、 禮拜的過程中,是以攝影機直播;甚至音樂、樂器的 使用以及禮拜的風格也都是比較偏向現代式的,因這 些行為背後的主要信念是以讓現代人來認識基督教的 角度來進行設計、發想的。

 

六、未來新堂

新堂為林友寒建築師設計,採清水模的建築,形式偏向歐洲古堡, 故建築最上方為尖塔造型,建築工期為3年,預計2020年初完工。

  • 1、2樓-社區櫥窗
  • 3、4樓-崇拜大堂
  • 5、6樓-親子城堡
  • 7樓-青少年事工創意中心 
  • 8樓-基督教研究智庫、行政中心
  • 9樓-婚禮教堂及24小時的禱告中心

 

肆、淡江教會發展史

 
1、最初創建及完成年代

2001年9月底於淡水老街(中正路57號2樓)設立

 
2、現今教會建築及完成年代

(1)2005年9月因信徒人數增長,搬遷至學府路36號(鄞山寺文化大樓)

(2)2012年12月於淡海新市鎮購地

(3)2016年9月25日舉行新堂開工禮拜,現持續募款、施工,預定2020獻堂

 
3、教會最初創建原由

2000年,教會創始人-黃國倫牧師從美國回到台灣,在訓練他在台灣的第一批門徒外,也在好消息電視台牧 養電視台同工。

2001年9月教會於淡水中正路57號2樓成立,當時只有黃牧師夫婦以及七位門徒

教會理念:

以福音使命為核心的新興教會,不同於以強壯自身體質為觀點的一般教會,以行動來積極回應牧 者的呼召(指的是透過在禱告中來聆聽神的聲音),教會的領袖會將這個聲音分享給教會的弟兄姊妹,故淡江教 會著重教會與神之間的關係,而不注重以策略分析地區的方式,來針對性的促使教會發展、增加信徒,以追尋上帝在土地上運動的目標為教會核心理念。除此之外,淡江教會希望能成為國度教會(類似廣播電台,接收國外訊息、串聯台灣各教會,資訊整合與串聯 )

 
4、最初創建教會主要人士

黃國倫牧師、松慕強傳道、高豫汝傳道

 
5.教會大事記
  • 2001 9月黃國倫牧師夫婦於中正路57號2樓(淡水老街)成立淡江教會 12月首次教會福音活動:聖誕節報佳音
  • 2002 12月淡水老街「街頭佈道」:劉志雄博士聖誕佈道會
  • 2003 10月渴慕真理:陳希曾博士研經特會
  • 2004 5月門徒進深:黃牧師主領三芝雙連安養院「正常基督徒特會」
  • 2005 9月教會人數成長至120人,空間不足,遷至現址(學府路36號)
  • 2006 12月聖誕嘉年華園遊會「淡水搏感情、平安聖誕暝演唱會」
  • 2007 2月所羅門團隊成立 4月復活節福音歌仔戲佈道會 6月淡水馬偕日 12月牧養轉型:教會小組牧養系統啟動
  • 2008 7月中元平安祭歌仔戲佈道園遊會
  • 2009 3月ALL PA ZONE 大專學院巡迴佈道演唱會 11月植堂:台北101教會
  • 2010 3月植堂:台中烈火教會 11月植堂:基隆遠東劇院教會 11月 Fire Maker事奉團隊成立(為移動教會)
  • 2011 4月第一屆淡水樂活節 5月福音周報發行 6月好報發行 7月教會短宣動員,馬來西亞、尼泊爾、台中、彰化、淡水宣教行動
 
6.教會現任全職事工

牧師

莊育銘 主任牧師、羅致道 牧師+張元師母、鄭惠美 牧師、王耘政 牧師+洪萃雲師母、吳惠蘭牧師

傳道

【年長者事工&哥尼流慈惠事工】郭愛愛 傳道+邱金容 弟兄、

【學青牧區】陽振君 傳道、

【研究部】陳振陽 傳道、

【學青牧區&行政】陳易佐 傳道+周瑋庭 師母、

【宣教部】楊明玲傳道

職工

【小太陽課後陪讀事工】莊雅惠校長、

【中太陽課後陪讀事工】張曼懷師母、

【SOZO事工】 江艾玫、

【會計】陳秋燕 、【影音】陳文傑 、【專案執行】劉瑞恬、【出納】侯芳芬傳道、【總務】江杰穎、【設計】王麗婷、【兒主】梁茲曦、【網站】陳怡如

 

伍、教會信徒小組

1、信徒總人數 目前為止約1000人上下

2、聚會人數(含華語、台語及外國語) 基本上分為以下幾種小組: l 青年牧區 l 社青小組 l 弟兄小組 l 姊妹小組 l 家庭小組 l 混合小組

各小組由專門小組長負責帶領,因本教會希望上帝天天把 得救的人交給我們,所以不太注重於統計人數變化,故各 組的詳細人數唯有各自小組長以及主任牧師才有確切數據。 而各小組與各日常活動所使用的語言以國語為主,偶有台 語與英語的使用,目前所有的聚會活動中唯有第二堂主日 崇拜有固定的英文同步口譯。 另外過往有過台語崇拜。

3、教會信徒分布範圍

以淡水地區居民為主要信徒來源,部分信徒來自台灣各地, 如:永和、三芝、五股等地居民,因收看好消息電視台等 影音平台並了解與受吸引,而至淡江教會受洗為信徒。 http://www.church.com.tw/art/1894

 

陸、淡江教會之全球化策略

淡江教會除了將事務資訊化外,淡江教會的長老牧師莊育銘 牧師亦受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林鴻信教授之邀,共同成立一個跨國 際的基督教知識庫:「基督教研究智庫」,因為他們有感於現在 社會是一個資訊化蓬勃的E世代社會,期待基督信仰價值觀能藉 此在華人文化中落地生根,從底層影響人心與社會,而這個智庫 的主要工作是:

  • 研究(不斷突破)
  • 教化(對社會移風易俗、改變基本觀念的教育)
  • 教育(對內的神學教育、信徒教育)
  • 連結(資源整合連結) 
  • 活動(以實質的方式推動信仰、思想與知識的整合)。

 

柒、淡江教會活動

 

崇拜聚會

主日崇拜(週日)

  • 第一堂 09:00~10:30、第二堂 11:00~12:30、第三堂 14:00~15:30
  • 地點:淡江教會一樓大堂
  • 第二堂提供中翻英口譯服務,需要者請洽招待 Second Service:Sun 11:00, 1F Sanctuary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earphones is provided.

兒童主日學|青年崇拜

  • 第一堂 週日09:00~10:30、第二堂 週日11:00~12:30(地點:淡江教會三樓青少大堂)
  • 國高中生週六17:00~20:00(地點:淡江教會三樓青少大堂)
  • 教學對象:小朋友(4-13歲)為教學對象、4-5歲小朋友需大人陪同
  • 大專生:週五 19:00~21:00(地點:淡江教會一樓禱告殿)

 

禱告會

  • 以勒晨禱會:周一~周五07:00~07:40(地點:淡江教會一樓禱告殿)
  • 晨禱:周一~周五08:00~90:00(地點:淡江教會一樓禱告殿)
  • 清晨禱告會:週二05:00~06:00(地點:淡江教會一樓禱告殿)
  • 晚禱:週二:19:30~21:00(<地點:淡江教會一樓禱告殿)
  • 新婦禱告:周二10:00~12:00(淡江教會四樓卓越廳)
  • 身體醫治禱告:週三19:30~21:00(淡江教會四樓卓越廳)
  • 我們一起禱告吧:周五10:10~11:40(淡江教會四樓廳)
  • 舞蹈禱告會:周六15:40~17:30(淡江教會三樓青少大堂)
  • 主日會前禱告會:每月第一、第三周周日08:00~08:40(淡江教會一樓爭戰禱告室)
  • 禱告的祝福:每月第二、第四周第二堂主日會後12:50~13:30(淡江教會一樓爭戰禱告室)

 

社區事工(社區事工一覽表)

  • 中小太陽陪讀與生命教育
    • 課後陪讀、品格生命、剛彈模型、美術課、泥塑課、運動課(武術、跆拳道、 游泳、籃球、桌球、網球)、手工餅乾DIY、反癮宣導、理財營、街舞、義賣活動、音樂創作、烹飪、桌遊、好關係成長營、自然科學實驗營、淡江大學攀樹體驗營、都市人基金會探險營、全美語夏令營、mini聖經營
  • 年長者事工
    • 讀經班、烘培班、桌遊、運動班、健康操、書法班、下午茶
  • 健康俱樂部
    • 讚美操、讚美鼓、養生拳、皮拉提斯
  • 前進社區
    • 書法祝福班、造型氣球班、口語表達-說故事班、口語表達-見證分享班、手做卡片班、手作小物班、銀髮族智慧手機班、新媒體寫作班、烏克麗麗班、體適能訓練班
  • 慈善事工
    • 1919食物銀行、1919急難救助、急難家庭救助、節慶救濟、芥菜種弱勢兒童救助、哥泥流慈善事工

 

重大/特殊活動

  1. 門徒訓練運動
  2. 中元平安月
  3. 義賣活動:聖誕園遊會(曾在淡水捷運站溜冰場舉辦,同時有搭歌仔戲棚)
  4. All pa zone:為教會興盛的青年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在舉辦幾場校園福音巡迴佈道會後, 至2009/10信徒突破600人(2007-2009為教會快速成長階段)
  5. 台灣接棒:莊牧師有感於在到「傳道人難尋」的教會牧會三年的經驗,這讓他開始從2016年推動「 台灣接棒行腳愛台灣南北義走」的行動。他希望藉著帶領教會傳道人及弟兄姊妹親自造訪台灣西海岸 的行動,看到當地真實的屬靈光景和需要,希望讓更多年輕一代可以被興起,有感動及呼召願意裝備 自己進到其中。
  6. 基督教研究智庫(與基督教智庫不同)
  7. 新堂建堂計畫(教會第七年)2008年9月啟動,建地費用為信心認捐

 

捌、教會慈善、文教等活動

早期會有提供便當給街友、弱勢家庭,1919(急難救助(現金)、食物銀行(定期與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 食物包發送)、小太陽(弱勢關懷)

 

1-SOZO

SOZO的起源:

我們相信我們的神是願意醫治我們的神,這個醫治是廣泛的醫 治,不只身體上的醫治如疾病、癌症…,還包含心靈、靈魂上 的醫治,在基督教的歷史上,有一些人具有這種能神奇的醫治 人的恩賜,而這些人的出現是不中斷的,從十九世紀開始有各 樣有明顯醫治恩賜的人代代傳遞下來的,所以作為這個世代的 基督徒,我們想要繼續在教會裡面繼承傳承這個恩賜。

Sozo事工:

開始於加州雷丁伯特利教會,它的目標是幫助人可以得到救恩、 釋放和醫治。我們的目的是愛人並提供相關訊息,讓個人過去 的傷害能得著醫治、打破堅固營壘、以真相取代謊言、並關上 向仇敵敞開的門。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和三位一體的神有更 親密的連結,以致於人們可以繼續完成神所給予他們的命定。

SOZO的特點:

  • SOZO與教會中的身醫禱告不同,身醫禱告是為我們身體的 醫治來禱告的禱告會。
  • SOZO並非群體式的,屬於個人隱密式的,為2或3對一,被 禱告的人只有一位,禱告會則為開放的。
  • SOZO類似告解,但告解為單向,SOZO則較多為互動式的。

 

2-台灣接棒

活動由來:

淡江教會主任牧師莊育銘表示,145年前的3月11日,馬偕從淡 水出發一路隨走隨傳,開啟在台宣教、建教會的旅程,直至59 歲病逝於淡水,一生都奉獻給台灣。2015年基督教在台宣教 150週年時,教會在禱告中領受了此異象後,深覺「我們這些 蒙福的基督徒、教會們能不能把前輩宣教的精神接棒起來?」 因而開始了台灣接棒的義走計畫,盼望藉此連結眾教會一同接 棒。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2017/03/11

理念:

讓福音的廣傳不只在室內,不只用口,還要用腳走出福音。

歷屆活動:

第一屆「311台灣接棒」行腳愛台灣 |第二屆「311台灣接棒」行腳愛台灣 第三屆「311台灣接棒」行腳愛台灣

 以行走禱告的形式進行,採用禱告指示牌的形式,一棒接獲禱 告指示後,再將指示牌傳給後頭行走的人,按著指示牌上的禱 告詞接續禱告。

 

3-基督教研究智庫

由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林鴻信教授及多位不同宗派神學教授、牧者和信徒發起成立的「基督教研究智庫」,於九月29日下午在台北浸信會懷恩堂正式宣布基督教研究智庫成立, 並說明基研智庫的起源、異象、任務及具體活動。基研智庫預定十月13日舉行成立大會,2020年在淡水淡江教會新堂設辦公室。

基研智庫的工作「REECA」:期待基督信仰價值觀能在華人文化中落地生根,從底層影響人心與社會

  1. 研究Research(不斷突破)
  2. 教化Edification(對社會移風易俗、改變基本觀念的教育)
  3. 教育Education(對內的神學教育、信徒教育)
  4. 連結Connection(資源整合連結)
  5. 活動Action(以實質的方式推動信仰、思想與知識的整合)

基研智庫另一位發起人、淡江教會莊育銘主任牧師提到,當代的華人教會有三項急迫的需求:

一、華人教會亟需研發動能。

2015年台灣(3.05%,第四)或中國(2.07%,第八)研發支出佔GDP為全世界前十名,可見華人相當積極追求穩健的產業及科技的創新發展。華 人教會善於舉辦活動,反觀研發佔奉獻收入的比例有多少?教會面對的各樣危機,是否也和缺乏「研發」有關?

二、在宣教版圖變遷的世代,華人教會需預備擔起詮釋基督信仰的任務。

他說,廿一世紀基督教信仰人口,重心正由西向東、由北向南,主要基督教信仰群體轉向非西方世界 的拉丁美洲、非洲與亞洲。華人教會正好處於版圖轉移的邊界,應把握契機,為下個世代做詮釋信仰,而非消費時代潮流與議題。

三、華人教會傳道人才及神學教育的嚴重斷層。

莊牧師表示,現今中文神學著作、中文神學老師嚴重不足,如何透過資源連結和整合,創造優化「中文基督教研究環境」,這 會拉近教會和社會的鴻溝。基督教研究智庫的必要性就是在於「發揮頭腦的功能」,來推動健康平衡的教會成長質量比。基研智庫希望以基督教研究為根基,探討基本信仰價 值觀,以及上帝國價值觀的理論和應用,針對社會流行思想潮流,推動普及上帝國價值觀的傳達、溝通與對話,這也是建立智庫的必要性。

詮釋信仰 與社會流行潮流對話

華神周學信教授也響應建立連結平台,期待基研智庫能夠幫助社會對學術研究有建設性的認識,幫助下一代連結信仰思想與實踐,不只是對話還要有行動。浸神彭盛有教授 認為,基研智庫能發揮資源集中的功能,整合學術研究與實踐,結合本質與現象,使基督徒與教會對於基本的問題能夠問更深,想得更紮實。他也期待基研智庫發揮的創意, 與新世代建立雙向對話,傳遞神學的熱情。莊育銘牧師也提到,基研智庫將以更即時的影音方式傳遞神學思想,讓社會更加明白基督信仰的價值,並呼籲眾教會和基督徒以 實際行動支持參與基研智庫。 基研智庫臉書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和形象影片於九月陸續上線,呈現神學思想源自於生命與上帝和鄰人互動的真實面貌。基研智庫影片也開始與「淡江教會YouTube」、「 國際讀經會台灣總會Line粉絲團」等聯播,期望能服務更廣大的族群。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30714#ixzz5ZtuJqpmn

 

玖、淡江教會相關教會「IM行動教會」之全球化策略

在整理淡江教會的訪問資料過程中尚得知IM行動教會的創建者為黃國倫、松慕 強這兩位牧師,而後透過網路查閱相關資料撰寫訪問報告時,亦發現有碩士生針 對IM行動教會,這一個淡江教會的相關教會所撰寫的論文。

在此詳述IM行動教會創建者的資料概要:

  1. 黃國倫牧師,對於建造家庭婚姻與探討生命的議題,極富衷懇的見解與 真理的剖析度;他致力倡導個人與家庭都可以回歸到原創情境,享受生命,創造 價值,和發揮影響力;曾受邀至美國、義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汶萊、 中國等各地巡迴演講【婚姻與家庭】、【生命講座】等相關議題之講座。
  2. 松慕強牧師,是在牧師家庭長大的原住民布農族孩子,他受到在長老教 會擔任牧師的父親所影響,在經歷離開教會、抵擋神到被神贖回與醫治,二十四 歲即成為傳道人,是淡江教會開拓牧者之一,而在開拓期間,與「MIT」團隊一 起開拓了幾個教會,並開始 Fire Makers 事工,致力於以創意與公益傳揚神的愛。

而透過該論文與相關新聞,我瞭解到IM 行動教會於 2010年9月份成立的。其建立對於台灣基 督教教會而言,是一項跨越與創舉,不僅因為其聚會的地點,選在許多人不曾想像的台北某知名 夜店中(基督教論壇報,20140607);同時,他們亦將基督教會與新時代科技、網路互動,進行了 結合;透過網路的互動,信徒們可以更容易與教會產生彼此的連結;而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 腦等科技行動裝置產品,搭配其自身開發的應用程式(APP),讓每一個使用者可以快速、即時,並 且隨處都接收得到相關的資訊、內容的收視、與線上的互動。

他們的傳福音策略為:

  1. 設定主要目標族群;
  2. 建立互動性平台與內容;
  3. 藉由新科技有效的與信徒們即時 溝通;
  4. 拉近信仰與生活間的距離,與信徒們的生活有所結合;
  5. 透過網路科技主動接觸目 標族群

由此可知他們在宣揚基福音的活動上,乃是結合了網站、社群網站、行動應用程式、影音頻 道,讓信徒和非信徒皆能透過多元的管道接收到他們的訊息;並也藉著舉辦一些講座、課程,讓 身處世界各地的信徒們的信仰生活和實際的生活能做連結,在各地實踐傳愛運動、公益活動。

故IM行動教會可說是台灣基督教會在數位、網路領域中的先行者,該教會所經歷的發展路程, 可視作為台灣基督教會的各個教派在往後進入網路世界的引領和借鏡。(潘牧迪,2014)

 

拾、結論

綜合上述的訪問結果和相關論文的整理,從中可得知:雖然台灣社會基本上 可劃分為E世代社會,但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眾多宗教團體,無論是本土的民間 信仰、道教、佛教;亦或是外來的基督教、天主教等教派,他們在使用數位、網 路科技等現代資訊產品、科技上方處於剛開始的階段,在傳播自身信仰上,仍採 用相對原始的手段:路上發傳單、宣傳等,因對於教會的主要管理人員來說,這 些資訊科技的結晶是十分陌生、不熟悉,再加上相關技術人員、設備的不足,都 成為教會發展、融入資訊化社會主要的困難點。

畢竟在現代社會中,資訊科技已在人們生活中位居重要的角色和地位,而在未 來社會中我們的日常生活資訊化的程度必定更高。因此,我覺得現代社會中的各 個宗教團體、教派在自身的發展、延續上須著重思考如何使用網路,使其成為實 體教會的延伸面,而不在實體教會上故步自封導致被取代,或是深陷懷疑虛擬教 會可行性的迷思、對網路這項不熟悉事務的畏懼中,若能在實體與虛擬兩者中取 得平衡,網路科技必定能為台灣的各種宗教團體、教會帶來更多的優勢和利器。

 

拾壹、參考資料

一、書籍

  • 基督漫步於福爾摩沙:基督教在臺灣,蔡維民,2009,五南

二、論文

  • 潘牧迪,2014,台灣基督教會的數位行銷策略:以「IM行動教會」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 習賢德,2008,《E世代網路倫理的困境與前瞻》,(輔仁大學「媒體與傳播倫理專業倫理學術研討會」), 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專業倫理課程委員會,頁1-36。

三、紙本資料

  • 淡江教會紙本資料

四、網路資料

  1. 淡江教會官網(2019/11/1)http://www.church.com.tw/
  2. 帶動教會「頭腦」發揮功能-基督教研究智庫宣布成立(2019/3/21) https://www.ct.org.tw/1330714
  3. IM 行動教會(2019/3/22) https://www.im-church.org/
  4. iM行動教會-讓夜店咖高唱哈利路亞(2019/3/23) https://www.ct.org.tw/1242426
  5. 台灣基督教,維基百科(2019/04/01)
  6. 鄞山寺-淡水維基館(2019/11/02)
  7. 淡江教會動土建堂 莊育銘:接起馬偕宣教棒子 http://krtnews.tw/chinese-church/local/article/15467.html
  8. 千人行腳愛台灣就是今天!青年接棒思想國度帶出合一-用雙腳走出復興 http://www.cdn.org.tw/News.aspx?key=10691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