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淡水宗教研究書目:漢人民間寺廟信仰

淡水民間寺廟信仰通論

  • Baity, Philip C.(1975).Religion in a Chinese Town.臺北市:東方文化出版。
  • 陳國棟,〈淡水聚落的歷史發展〉,《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1期,頁(另收入陳國棟,《臺灣的山海經驗》,臺北:遠流,2005,頁165-198。)
  • 張建隆,〈從寺廟分佈看滬尾街聚落之形成〉,《尋找老淡水》,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頁2­48
  • 吳柏勳,〈地緣與血緣:清代淡水地區漢籍移民民間信仰研究〉,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 王怡茹、林聖欽,〈港口、信仰與地方社會:清代淡水地方社會之形成與多元信仰發展〉,《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3 (2014 / 12 / 01) P1 – 42
  • 陳永祥,《臺灣港口寺廟群之研究以北臺淡水為例》,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
  • 蕭進銘,〈宗教興衰變遷背後的社會經濟因素──以清代滬尾港街及寺廟信仰的發展演變為例〉,發表於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8第二屆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2018.5.26

淡水福佑宮

  • 李乾朗,《淡水福佑宮調查研究》,台北縣政府,1996PDF檔下載處http://www.newtaipeiheritage.tw/Tag/List/%E6%B7%A1%E6%B0%B4%E7%A6%8F%E4%BD%91%E5%AE%AE
  • 張建隆,〈從寺廟分佈看滬尾街聚落之形成〉,《尋找老淡水》,板橋:台北縣 立文化中心,1996,頁2­48
  • 溫振華,〈寺廟與鄉士史──以淡水福佑宮與鄞山寺為例〉,《北縣文化》 (49):1-101996
  • 王見川、李世偉,《台灣媽祖廟閱覽》,博揚文化,2000
  • 淡水福佑宮管理委員會,《三級古蹟--淡水福佑宮簡介》(臺北縣:淡水福佑宮管理委員會,2005
  • 陳永祥,《臺灣港口寺廟群之研究以北臺淡水為例》,佛光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5
  • 郭基泰,《淡水福佑宮與地方發展》,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論 文,2015
  • 蕭進銘,〈始於分類對立,終於團結和諧──八庄大道公輪祀起源的時代背景與族群關係分析〉,《博物淡水》第9期,2018,頁8-17
  • 蕭進銘,〈宗教興衰變遷背後的社會經濟因素──以清代滬尾港街及寺廟信仰的發展演變為例〉,發表於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8第二屆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2018.5.26

淡水鄞山寺

  • 李乾朗,《鄞山寺調查研究》(台北:臺北縣政府,1988)。
  • 溫振華,〈寺廟與鄉士史──以淡水福佑宮與鄞山寺為例〉,《北縣文化》(49):1-101996
  • 楊彥杰,〈臺灣北部的汀州移民與定光古佛信仰--以淡水鄞山寺為中心〉, 義民信仰與 客家 社會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277-3042001
  • 楊彥杰,〈淡水鄞山寺與台湾的汀州客家移民〉,《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32001
  • 廖倫光,〈芝蘭三堡汀州客家聚落與領域層次之聯繫〉,台北盆地客家墾拓發展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舉辦,2002
  • 廖倫光,《臺北縣汀州客尋蹤》(臺北縣客家志系列),(臺北縣:臺北縣文化局),2006
  • 謝重光,〈拓墾與族群屬性: 臺灣客家史新證〉,《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350-355
  • 陳芳妹,〈淡水鄞山寺所見神聖空間與族群認同的問題――社會藝術史的探索〉,《人和作品的力學──關於美術價值的形成專題討論》(東京文化財研究所,2007)。
  • 陳芳妹,〈物質文化與族群識別問題以鄞山寺八卦文鐵香爐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22期,頁89-190 
  • 黃詩涵,《由古書契論北淡地區客家移墾-以汀州客江、潘二氏為例》,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 高怡萍,〈從文化資產的視野談鄞山寺對於淡水學的意義〉,發表於2012531日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2012年「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新北市淡水區真理大學。
  • 曾令毅,〈閩客間的經濟競合汀州客與林本源〉,《新北好客都》302015夏季刊),頁14-23
  • 高怡萍,〈從民間信仰看台北汀州客家的族群關係演變〉,發表於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8第二屆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2018.5.26

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廟)

  • 林渭洲,《臺灣地區清水祖師信仰研究──以臺北、臺南為中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 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淡水清水巖建廟七十週年既活動中心落成啟用紀念刊》,臺北: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2003年。
  • 簡有慶,〈蓬萊老祖與淡水八月「年例」祭典〉,《第三屆淡水學暨清法戰爭120 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 年,頁40-61。(pdf檔可至http://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5659138254580513&sid=0G258540898393862122下載論文集全文)
  • 彭美琴,〈淡水人的年度盛事:清水祖師遶境活動〉,《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集刊》120066月,頁245-260
  • 彭美琴,《清水祖師傳說故事與信仰研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 劉淑音,《淡水清水巖傳統建築裝飾藝術調查計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7
  • 辜神徹,《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落鼻祖師的歷史與文化》,臺北:博揚,2009 年。
  • 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淡水清水巖:淡水清水巖建廟八十週年紀念刊》,臺北:淡水清水巖管理委員會,2011年。
  • 王怡茹,《淡水地方社會之信仰重構與發展──以清水祖師信仰為論述中心》,台北:國史館,2015
  • 簡有慶,〈淡水地區「蓬萊老祖」信仰發展及其年例慶典〉,《淡水博物》9期,2019,頁18-31   
  • 張靖委,〈水清水巖的平安遶境「安四方」之空間建構〉,《淡水博物》9期,2019,頁32-43

淡水龍山寺

  • 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台北縣第三級古蹟淡水龍山寺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臺北縣政府,1999http://www.tshs.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5658508076732468&sid=0G258522641562805913
  • 卓克華,〈寺廟興修與地方變遷──以淡水龍山寺為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合編,《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頁85~111。(同時收入前書第1章)
  • 吳佳芸,〈清代臺灣武質家族的社會流動--以黃龍安家族為例〉,《臺北文獻》直字159期,2007.03[96.03]91-120
  • 王鏡玲,〈「肉身空間」的顯現--淡水龍山寺普渡祭儀初探〉,《輔仁宗教研究》第26期(2013.03)頁25-61
  • 王鏡玲,〈菜市場裡的靈光──淡水龍山寺普渡儀式〉,收入氏著《分別為聖》,台北:前衛出版社,2016,頁90-131
  • 陳省身,〈淡水龍山寺歲末農曆1215日圓燈謝太歲法會田調紀錄〉,《淡水博物》9期,2019,頁44-59
  • 油車口忠義宮蘇府王爺廟
  • 楊育霖,〈淡水蘇府王爺廟的送王船儀式〉,《全球化下台灣宗發展之典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宗教學會,2012.5,頁203-214
  • 楊育霖、蕭進銘,〈淡水蘇府王爺廟的王船祭典〉,《文化淡水社區報》,淡水文化基金會,2012.10
  • 蕭進銘,〈淡水的法教、道法關係及年例祭天儀式——以忠義宮、保安廟及福德廟府為核心的探討〉,《華人宗教研究》第3期,2014.5,頁145-196
  • 楊育霖,〈淡水蘇府王爺廟祭典儀式研究 ── 以年例慶典及送王船儀式為核心〉,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

淡水烽火段班兵會館

  • 周宗賢,〈淡水的班兵會館〉,收於《第四屆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臺北:淡江大學 歷史系,20075月(另收入周宗賢,2007,《淡水 : 輝煌的歲月》,pp146-159,臺北市 : 臺灣商務。)

淡水軒社

  • 林衡道,〈淡水的北管結社〉,《臺灣文獻》311),1980,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 翁瑋鴻,〈淡水北管子弟團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 翁瑋鴻,〈藝以人傳:淡水北管藝術發展與薪傳〉,《博物淡水》第9期,2018,頁62-71

淡水行忠堂

  • 王志宇,《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儒宗神教與飛鸞勸化》,台北:文津,1997
  • 李世偉,《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 楊玉菁,《淡水中寮李家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 李世偉,〈海濱扶聖道:戰後臺灣民間儒教結社與活動〉,《民俗曲藝》,173 期,2011 6 月。
  • 江趙展,〈家族與鸞堂:以淡水行忠堂為討論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沙崙保安廟

  • 蕭進銘,〈淡水的法教、道法關係及年例祭天儀式——以忠義宮、保安廟及福德廟府為核心的探討〉,《華人宗教研究》第3期,2014.5,頁145-196

行忠宮

  • 翁福壽,1985,〈淡水行忠宮沿革〉,未出版手稿。
  • 邱碧玲,2007,《禮斗儀式的宗教感受及其影響-以淡水行忠宮個案為例》,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闕素蘭,〈淡水行忠宮的源流與變遷〉,發表於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8第二屆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2018.5.26

八庄大道公

  • 吳勝雄,〈保生大帝〉,《北門鎖鑰》,自印本,1978,頁160164
  • 張建隆,〈八庄大道公〉,《金色淡水》第3期,1993.57
  • 戴寶村,《三芝鄉志》,臺北縣:三芝鄉公所,1994,頁252-253
  • 戴寶村,〈淡水、三芝地區的大道公信仰〉,《淡水學學術研討會──過去、現在、未來論文集》,臺北:國史館,1999 ,頁367387
  • 謝德錫,《百年祭典巡禮──八庄大道公的世紀拜拜》,臺北縣: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2005
  • 謝德錫,〈民俗信仰在鄉土教學的想像與實踐──八庄大道公在淡水、三芝社區小學的八年運作〉,發表於2012531日由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2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
  • 謝德錫,〈地域祭拜到族群合祀──八庄大道公信仰的在地傳承〉,《第四屆全國地方文史工作研討會》,2009
  • 陳志強,〈北台灣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淡水三芝地區九年輪祀的八庄大道公信仰〉,《北縣文化》93期,2007,頁64-73
  • 林茂賢、簡有慶,《陽明山地區常民(民俗)文化調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調查報告,2010,頁57-65
  • 楊玉菁,《淡水中寮李家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頁266-295
  • 蕭進銘,〈臺灣保生大帝重要信仰中心及其祭典節慶〉,發表於2014615日由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 / 保生民間宗教學院主辦之「臺灣保生大帝信仰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台北市保安宮。
  • 蕭進銘,〈始於分類對立,終於團結和諧──八庄大道公輪祀起源的時代背景與族群關係分析〉,《博物淡水》第9期,2018,頁8-17

淡水張巡、尪公、集應廟信仰

  • 范純武,2003,《雙忠崇祀與中國民間信仰》。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 林傳凱,2007,《神靈、民族、與認同的空間政治: 日治與戰後台北盆地尪公年例之變遷》。臺灣大學城鄉所碩士論文。
  • 張家麟,〈酬神、融合與交陪:小坪頂集應廟九年輪祀尪公的豬公祭典〉,發表於2012531日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2012年「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會議地點:新北市淡水區真理大學。

淡水神壇

  • 李峰銘,〈造像神靈的宇宙觀與通靈者的個人生命史──一間淡水神壇的例子〉,發表於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主辦之「2018第二屆淡水宗教學術研討會」,淡水,2018.5.26

淡水天元宮

  • 邱任鐸,〈當今神誥讖文初探~以無極天元宮住持黃阿寬為例的一些看法〉,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 李峰銘,《靈山仙境:論淡水無極天元宮的空間神學》,新北市:花木蘭,2013。(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
  • 鄭信雄,2009,《天元道鑑》,新北市:財團法人淡水無極天元宮。
  • 陳仲興,〈寺廟e化經營以淡水無極天元宮為例〉,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