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廟及團體介紹 : 龍山寺

建於清代而且名為龍山寺的台灣寺廟共有五座[1],均分靈自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龍山寺,以淡水龍山寺建廟為最晚(咸豐八年1858)。淡水龍山寺的建成與淡水地域發展之相近地域族群有關連性,信仰族群以晉江為主的三邑[2]人居多,三邑人至咸豐年間把淡水當做其主要根據地之一,此從淡水龍山寺三川殿虎邊牆上嵌有一龍山寺石牌之碑文一段可知:「竊思我三邑人等住淡水以來,前在艋舺街創建龍山寺,崇奉佛祖,英靈赫濯,隆福化偕,由來久矣,茲我滬尾三邑眾等,意欲就滬尾街重建廟寺,崇祀佛祖。」透露出當時來淡水的三邑人日眾,因此除了艋舺龍山寺外,再於淡水建廟崇祀觀音佛祖。

淡水龍山寺的興建原因與鄞山寺類似,都是為了凝聚同鄉人的力量而建。清代咸豐年間,台灣北部陸續發生激烈的族群械鬥,淡水三邑移民為因應族群械鬥的情勢,在船頭行「德春行」老闆黃龍安的號召下,決定興建龍山寺做為凝聚三邑人的信仰中心,洪光(江)海、光城兄弟捐出祖產土地做為廟地,於咸豐八年落成。為感謝洪家兄弟的捐獻,便訂下協議,將龍山寺周遭空地及廟前廣場管理收益全交由洪家世代管理。龍山寺興建後,在清末、日本統治及光復初期都有整修,民國七十年代初期則有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建築工法依照傳統做法,保留原有風貌,為國家認定的三級古蹟。

龍山寺目前仍保存不少重要的歷史文物,包括咸豐八年的建廟石碑,內容載記捐地建廟的協議,此外,還有黃龍安三兄弟捐建的石造龍柱,光緒十年(1884)總兵章高元捐建中庭石板石碑,以及咸豐八年(1858)三邑弟子所立的「安平寶筏」匾額,光緒五年(1879)福州周拱辰、光辰兄弟所獻「慈光普照」匾額,光緒七年(1881)鑲藍協領得泉敬獻的「南海朝宗」匾額,光緒十二年(1886)清廷頒賜的「慈航普度」匾額,都十分珍貴。

目前龍山寺定期敦請淡水普照寺或其他寺院的法師來舉行重要法會:農曆一月有新春祈福法會,二月觀音聖誕禮斗法會、清明超薦法會,四月浴佛法節,六月開天門禮懺祈福法會、觀音成道日觀音祈福消災法會,七月盂蘭盆法會,九月觀音出家日有觀音祈福消災法會,十二月佛陀成到日祈福法會。[3]龍山寺聘請出家師父來講經、主持法會,可以視為從傳統民間信仰逐漸向佛教移動。



[1] 分別在台南、鳳山、艋舺、鹿港、淡水。

[2] 晉江、惠安、 南安三邑。

[3] 資料來源依據淡水龍山寺官方網站公告之2010-2012年法會行事曆內容。http://www.淡水龍山寺.org/search/label/99%E5%B9%B4%E8%A1%8C%E4%BA%8B%E6%9B%86